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晶體是透明的,當光線透過角膜後,須經水晶體的折射,才能將影像清晰的呈現在視網膜上,就好像照相機的鏡頭使光線聚焦在底片一樣。
「白內障」是眼睛內原本透明的水晶體變混濁,當透明清澈的水晶體變成混濁甚至硬化時,導致光線無法完全穿透,沒有足夠光源聚焦在視網膜上,造成視覺模糊。
白內障是導致老年人視力障礙的主因,多見於50歲以後,發病率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加,統計指出其盛行率在65-74歲人口中為50%,在75歲以上為70%。
一般最容易察覺的症狀為閱讀能力降低,主要為視力模糊造成;並對亮光敏感(畏光),夜間容易出現炫光,或是對色彩及對比分辨力衰退等症狀。
目前白內障的手術方式是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是使用超音波將硬化混濁的水晶體核乳化,再將其吸乾淨,原本的水晶體核被移除後植入新的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它的好處是切口很小,傷口(2.2mm)免打麻醉劑、手術後傷口復原很快、散光的機率較低。但若水晶體的核太熟太硬或其他因素,仍可能採用手工的方法擠出水晶體核。
二次白內障:少數患者於術後一段時間(通常數個月後),因後囊上皮細胞增生造成後囊混濁,有的病人會導致視力下降,必要時可施打雷射,即可改善!